摘要: 齐白石大器晚成,与恩师相识之时已年近花甲。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遇到陈师曾,这位如今的艺术大师,定当以书画为伴,无闻于世,来度余生。虽说也不失为一种惬意,但那么多伟大的作品,也许就不会被世人所看到了。
原标题:是他成就了齐白石!他们师徒情深义重!
贵圈一向很乱,对此也不多置评,接下来还是看看书画大师齐白石和他老师之间是如何情深义重的吧!
齐白石的老师陈师曾,又名陈衡恪,发现并提携齐白石则是他对现代绘画史的一大功绩。可以说,没有陈师曾,齐白石的天才将难以发挥出来,甚或很可能会在为稻粱谋中被彻底淹没。1917年,为躲避乡下匪乱,年近六旬的齐白石由湖南湘潭来到北京,居住在法源寺并挂单琉璃厂南纸店。由于齐白石的冷逸画风不为北京画坛所接受,他的卖画生涯陷于困顿。齐白石有诗曰:“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偶见齐白石自出己意,大刀阔斧的篆刻,为其吸引,遂萌一识之愿,乃寻到住在法源寺的齐白石,两人一见如故,齐时年55岁。
陈师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那么,陈师曾是怎样提携齐白石,并助其成为闻名遐迩的艺术大师的呢?
在陈师曾引荐下,齐白石得识姚茫父等画界名流,眼界渐开。齐白石听从陈师曾的劝告,始行变法,弃八大一派冷逸画风,转学“扬州八隆”、吴昌硕一派,三年而成,并自创红花墨叶一格。齐白石的成名,当然缘于他深厚的传统文人画功底和脱俗的逸格高致,这从他1902年前后的早期作品便可看出。但如果没有陈师曾的大力推举及劝其衰年变法乃至策划宣传,齐白石是难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画家一举成为画坛巨擘的。关于这一点,陈子庄在《石壶画语录》中曾有生动的描述:“齐白石早年画美人,人称‘齐美人’。陈师曾见后道:‘你天性疏放,笔下出丑相,怎能画美人!应当学大笔写意画,以丑为美。’陈师曾从友人处借得二十幅吴昌硕精品,给齐白石学。”
陈师曾殁后,齐白石哭之以诗:“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胸底会。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味。”又有“哭君归去太匆忙,朋党寥寥心益伤。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剑杀齐璜。”“君我有才招世忌,谁知天亦厄君年”“此后苦心谁识得,黄泥岭上数株松”等诗,其情之真,其意之切,可窥一斑。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