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中国艺术源于“心”,故浪漫玄远!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05-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朱天曙

摘要: 中国艺术源于“心”,故浪漫玄远;西方艺术源于“物”,故写实客观。中国艺术重“约取”,知白守黑,以一当十,疏可走马等皆章法之要,非写实手段所为也。


原标题:艺者之乐,在于探寻之途


  京口送别图卷 局部 明 沈周


京口送别图卷 局部 明 沈周


以艺术创作而论,形式亦是内容。形式内容可分“变动”者与“不变”者。“变动”者,或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或同一内容、不同形式。“不变”者,不论内容,形式统一。此应在创作中多加运用。一类或一组形式反复运用,易形成个人面貌,即所谓“风格”,表现意趣,“独木不成林”即是此理也。


笔能留住,墨气氤氲,力透纸背,此书画用笔之要,宾虹老每论元气淋漓得于此也。笔墨何来?得于三代两代六朝,篆籀之法为用笔之本。故中国书画不通古法,无以论其笔墨神髓。


中国艺术源于“心”,故浪漫玄远;西方艺术源于“物”,故写实客观。中国艺术重“约取”,知白守黑,以一当十,疏可走马等皆章法之要,非写实手段所为也。


每闻论徐文长者,谓“中国之梵高”,论吾乡刘融斋者,谓“东方之黑格尔”,论齐白石者,谓“中国之毕加索”,此何等语?西方中心论也。余曰:梵高者,西方之徐渭;黑格尔,西方之刘熙载;毕加索,西方之齐白石,此为国人论艺之语。吾国艺术非唯论美术造型专门之学问,实中国文化之象征,西方文化难解此奥。黄宾老云:中国文化自有特长,开门迎客,主客均乐,甚有理也。论中国艺术与文化,我为主,西为客,不可喧宾夺主也。


“中国画”非惟“丹青”。汉魏六朝,画重“丹青”,非文人自觉所为,“书”已在魏晋走向自觉,故早于“丹青”。唐时分“水墨”“丹青”,“文”“工”已见分野。董源、巨然传“文”,赵子昂后,元四家至明一线相传,趋于概括与象征。清初四僧等又一变,为文人雅兴托怀所寄。此“文”之“水墨”与“工”之“丹青”两轨并行也。“文”者重“意”,非色非形;“丹青”重“工”,形之美也。中国画此两轨并行至近人尚有迹有循,至今日则趋于“丹青”,鲜有论“文”者。欲振此风,必先通书,再求学养,求真内美,不囿于工,融而通之,可越前人之所未发也。


清湘道人论山水有“质”“饰”之分。“质”者,天然之“权”;“饰”者,笔墨之“衡”。山水之艺,以笔墨气韵写自然之奇幻精灵,得乾坤之理、用笔墨之法。故山水画乃中国画中最通物理、最见笔墨、最得玄远者。


艺者之乐,在于探寻之途。陶元亮笔下所造之桃源仙境,桃花飘渺,群峰变幻,柽柳夹岸,散碧连翠,人皆向往。图桃源者,精思入神,独契灵府,游于澄明之乡,溪洞通于象外,可从尺幅间得问津者。然何处有此乡?何处可以寻?皆不可知。画家寻梦,如南阳刘子骥,神游寻径,终不可归,亦不求归,此艺者之心路也。


《论语》中《八佾》有“绘事后素”语答子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之问,历来众说纷纭。余曾编校陈援庵批注清人全祖望《鲒埼亭集》,全氏《经史问答》之《论语问目答范鹏》论此语之“素”以为“素地”,有其质而后可文,所喻甚为形象:夫“巧笑”“美目”,是素地也;有此而后可加粉黛、簪珥、衣裳之饰,是犹之绘事也,所谓“绚”,即“绘事后于素”也。全氏所论特重“素地”,然绘之“绚”亦应归于“素功”。故“绘事后素”语起于素地,用之“绘事”,又归于“素功”,得绚烂之后复归平淡之美,即“素以为绚”,亦合中庸之道,或可近夫子本意也。


“生”“熟”相生相发,“熟”成法,“生”得活。清人方薫评王石谷“太熟”,评查二瞻“太生”,云“石谷之画不可生,生则无画;二瞻之画不可熟,熟则便恶”。石谷精于“圆熟”,易成程式,图式可学,终少别趣。查氏生于石谷风靡之时,自立门户,幽邃造境,承沈石田圆秃老劲之法,又以香光寂淡秀润法出之,此“生”乃“熟”后“生”,以“懒”求“真”,以“生”求“逸”也。


老子“道法自然”、庄子“运斤成风”皆言虚实也。笔墨章法,实也;气息味道,虚也。艺合于道,实处易修得,虚处则难养,精神内韵须悟而可得通。老庄此语亦论有法与无法。凡艺超然象外,然仍通法,即非法非非法也。唯论“法”而无“文”者,干枯少韵;奢论“文”而无“法”者,则堕入野狐禅一端矣。


东汉赵壹《非草书》曾批时人“惧其背经而趋俗”“非所以弘道兴世”“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力主“兴至德之和睦,弘大伦之玄清”。赵氏恃才倨傲,善讽文,《非草书》乃其一也。又曾作《刺世疾邪赋》,怨愤“势家”,异于汉代士人。《非草书》非惟论书,实为论时,与赵氏赋文一类也。


名作多附会为名人所作。镇江有相传南朝刻石《瘞鹤铭》,历来书者扑朔迷离。“鹤”为仙禽,多作文学意象,《诗经》有“鹤鸣”,晋人王粲有《白鹤赋》,唐刘禹锡诗中有“晴空一鹤排云上”句。鹤死而瘗之铭之,明人孙矿以为应唐人所为。吾师孝萱先生以为此铭唐末才有,北宋大显。余观此铭大类颜鲁公,点画异于魏晋,宽博浑雄,书者应为鲁公之后学颜体者,非六朝人所为。北宋黄山谷以为此铭为右军书,又有以为陶弘景书,皆附会名家,不可信也。


白石老人有印“不知有汉”,借陶元亮《桃花源记》中语论其印,真“不知有汉”耶?非也。实知汉后而不欲囿于汉,故引此语,印之辨证也。白石之艺,魂在朴素天然,形在胆敢独造,意在融合变通。平和于内,奇险于外,又得融化无迹,故得不朽也。


黄子久山水用意入微,恽南田评“不可说,不可学”,李太白诗中“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语可拟其象。“意”者,人人能见,又不易学也。能见者,林壑位置;不易学者,苍茫清雅之气。


古今是非之间尤可玩味。缶翁题画有语云:以作篆之法作画别有风趣。在古人不知谁是,在今人亦不知谁非。以篆法入画,清人倡之,得金石趣味,此古耶?今耶?是耶?非耶?用之当者,古今相融,与时消息;用之不当者,今古相隔,与时相乖也。


(作者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