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原标题:丹青扬军威 共绘强军梦
沈尧伊 遵义会议 184×504cm 布面油彩 199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7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文化部、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领导,军队驻京各有关大单位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军地美术家和参展作者代表,部队官兵代表等约200人,出席了展览开幕仪式。
本次展览以军事题材美术的特有语汇纵情放歌90年,深情礼赞党领导人民军队走过的奋斗历程、开创的伟大业绩、铸就的精神丰碑,鼓舞激励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砥砺奋进。在中国美术馆圆厅内,一幅幅美术作品按照历史脉络,对人民军队90年来的风雨历程进行了梳理。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从“国庆”35周年阅兵到辽宁舰下水,当一位位英模人物再次浮现眼前,当一个个历史事件用绘画凝固,仿佛让人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特别是悬挂在圆厅正中位置的沈尧伊的巨幅油画《遵义会议》,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在场的观众。
在观展过程中,记者感受到相比于以往的主题性美术作品展览,本次展览多了几分新意。除了一些经典的历史场景和人物的表现,本次展览中的许多作品还以军挎包、马灯等物品为题材进行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国画作品《星之火——马灯》,画面中呈现出了10多只不同造型的马灯。作者以革命战争时期常用的马灯为素材,寓意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外,在本次展览中,记者还看到了许多实验艺术作品,这在此前的主题性美术作品展览中也是不多见的。张沐辰的装置作品《船》,以革命战争时期的木船为主题造型,旁边还放置了许多小桨不停在动。
除了历史事件的创作,在本次展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作品着力表现党的十八大以后人民军队的新风貌、生机勃勃的军营生活的场景:曹天龙、汤婷婷的国画《强军战歌》中,我们看到在紧张的训练之余,年轻战士们娱乐不忘训练;邓毅的油画《王者的T台》中,我们看到了又酷又有战斗精神的年轻战士;当空军战队飞越城市的上空,当海军舰队接在异乡遭遇困境的国人回家,我们感受到心安的力量……
“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展览现场
丹青扬军威,共绘强军梦。据记者了解,本次展览在启动征稿时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军内外广大美术工作者踊跃参加,共报送7000多件美术作品,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几轮筛选,展览评委会共评出入展作品531件,同时特邀展出部分经典作品和评委作品,共计600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水彩画、宣传画和连环画等。“这些作品主题内涵深刻、生活气息浓郁、艺术手法新颖、形式风格多样,满腔热情地赞颂了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新形势下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本次展览评委会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李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本次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和81美术馆共同展出,展期持续到8月9日。展览研讨会于展览开幕当天同期举行,全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齐聚一堂,对本次展览的作品质量给予了肯定,为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着力展现人民军队新风貌
专访“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会主任李翔
作为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展览是近年来最高规格的一场军事题材美术展览。从展览的征稿、评选到布展,从作品内容的表达到艺术语言的呈现,相比上届全军美展,都有极大的提升和创新。在展览开幕之际,本报记者对本次展览的评委会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李翔进行了专访,从不同角度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场展现人民军队90年风雨历程的美术大展。
本次展览有哪些亮点?
李翔:首先是画家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踊跃投稿,展览组委会一共收到了7000多件投稿作品。一个军事题材的主旋律展览,能收到7000多件投稿作品是很少见的。在这7000多件投稿作品中,经过初评、复评和总评,展览评委会一共选出了531件作品作为本次展览的入展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连环画、宣传画等,艺术样式齐全,包容性强。其次,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题材也非常丰富,既有领袖题材、战斗战役题材,也有军民关系题材、当下军营生活题材等,甚至连马灯、军帽等也都成为了作品表现题材。这次展览除了531件入展作品外,还有评委作品和特邀作品,总数600余件,数量庞大。因此,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和81美术馆同时展出,其中中国美术馆是主场馆。本次展览作品的艺术水准比上届全军美展有一定的提高,作品题材内容也比上届有更深的挖崛。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厅之中,我们特邀展出了一些经典的作品。总体来说,这次展览琳琅满目,是值得一看的视觉盛宴。展览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些如声光电、装置等实验艺术作品,这类艺术作品以往在主题性展览中是非常少见的。
这次入展的531件作品中,当代军事题材的作品数量相比往届大幅增加,以往都是革命历史军事题材作品居多,对此您怎么看?
李翔:的确,很多作品表现了党的十八以来,军队的新面貌。我想首先是大家的创作思想发生了转变,画当代军事题材作品对于大家来说是亲身感受过的,更加走心。革命历史军事题材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美术家画得太多,出现了太多经典作品,我们现在的青年画家再去画这些题材很难突破。因此,不如关注当下,画一些接地气的当代军事题材作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军队改革不断深化,日常军营生活中有许多故事值得我们的画家去表现去创作。本次展览中,当代军事题材作品已经占到了一半多,表现了当下军营生活、围绕部队官兵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砥砺奋进的风采等等。许多画家在创作前都亲自到军营中去体验生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作品中,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创作趋势。
作为军旅画家,您一直致力于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创作,也组织实施了许多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创作活动和展览,在您看来,如何才能创作好一幅军事题材美术作品?
李翔:第一画家必须是发自内心地想去画,这个非常重要,要倾注感情,有创作冲动。第二,就是要在艺术语言的表达上有所突破,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总是千篇一律老一套。第三,题材内容上要独特,体现出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发现。第四,画面要有气势,要有视觉冲击力,震撼人心。第五,作品要有内涵,要能够弘扬正能量,体现出爱国主义主旋律,体现出阳刚之气。
本次展览规格很高,投稿数量庞大,评委会是如何选出本次展览的531件入展作品的?
李翔:从初评、复评到终评,每次评选都非常严格,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由中国美协具体组织实施,按照国内最高规格展览的要求来执行。在总评的时候,我们邀请到了全国范围内最具权威的50位美术家和美术理论家组成评审团,每人手上都有一台专门的电子投票器,后台会对评委的投票进行统计。在投票评选期间,评委互相之间是不知道谁投了哪幅作品,哪幅作品得票更高的。因为中国美术馆是主场馆,所以我们按照每幅作品的得票数高低来划分展出场地,高的去中国美术馆,低的去81美术馆。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军史专家进行把关,确保作品不出现军事常识性错误。
正如您刚才所说,本次展览是一场琳琅满目的视觉盛宴,在布展过程中,是如何统筹安排的?
李翔: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厅之中,我们用了多幅经典作品,对人民军队建军90年的风雨历程进行了总体梳理。在其他展厅中,我们是按照画种进行了分类展出,比如国画作品放在一起,油画作品放在一起,综合绘画材料放在一起等等,方便大家观展。除了国油版雕等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外,也加入了实验艺术的作品,应该会比较吸引大家的眼球。在题材上,除了大家可以想象到的一些画面外,还有一些以马灯、军挎包等为表现题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新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建议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不同的视角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恰逢“八一”,展览期间人流量肯定非常大,因此选择观展时间非常重要,需要观众把握好。
(责任编辑:小苏)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