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19日,《山止川行—魏巨川作品展》即将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三道美术馆】拉开帷幕。在此次展览中,将通过《中国制造之工业2.0》,《般若》,《梦醒之间》三个系列作品,来展示“川”透力的刚韧与铮硬,通过其笔触演...
魏巨川
现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硕士生导师;
出生于广东,旅居海外多年,
毕业于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以及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
曾获多项国际美术奖,包括:世界华人美术大奖;美国肖像协会比赛优秀奖;新加坡陈之初美术比赛金奖;UOB东南亚美术大赛新加坡全场最高奖等。
2018年3月19日—3月26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三道美术馆】将展出旅居新加坡艺术家魏巨川作品展——【山止川行·In-DE-Structible】,此展也是他自2012年回国任教于厦大美术系后的首次校园学术个展。
“诚能自固如是,是山止川行之势也;以战必胜,以攻必取者也。”(取自清代,唐甄《潜书·两权》),“山止川行”(Indestructible),释义为: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中国制造之工业2.0》系列作品
《般若》系列作品
《梦醒之间》系列作品
在此次展览中,将通过《中国制造之工业2.0》,《般若》,《梦醒之间》三个系列作品,来展示“川”透力的刚韧与铮硬,通过其笔触演绎时代/物性/灵魇的共性及個性。三类题材的交替切换,与魏巨川生活状态相似,多年来他穿行于广东、厦门、新加坡三地工作生活,且行且思,生活体悟层次丰富,从人体之美的垂注,到敦煌艺术的历史回望,再到重工业时代的机械肖像,三者间的张力与三地之间的游走,形成一种无形的内在联系,构成了魏巨川个人履历与艺术思想的丰富主题。
荣膺2016年UOB新加坡全国美术大赛“全场最高特别奖”作品—《工业2.0 III》
整体呈暗褐色的调子,营造出古典油画庄严肃穆的氛围,作品采取极具透视感的景深构图,逼真地描绘出那满身繁复的机械结构,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整体与局部之间,不同的色块与构图之间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张力关系。《工业2.0》系列作品通过所谓的“工业”美学表达了魏巨川对对历史的静视与反观,曾经被工业发展深度依赖的自动和半自动化机械正在被无情地淘汰和遗忘。同样,在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类,是否也终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另外一个《般若》系列作品,则显示出魏巨川是一位具有历史情怀的艺术家,这个系列是他带学生到西北敦煌写生归来的作品。在他眼中,“曾经精美绝伦的壁画,形象巧妙地把佛国的空灵与千年民俗的真实融为一体,艺术的生命力并没有被岁月消磨,被沙尘埋没,反而隐隐透出她昔日的风采和绚丽”。正如魏巨川对工艺机械的描述旨在探讨与追问工业时代带给我们的一种思考、一种机械美学一样,《般若》系列则意在通过绘画,于神秘深遽的佛教文明中去参透体悟自身本真的智慧,透过经由历史消褪的昔日色彩去引发探讨“Prajna”。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在不经意之间考察到魏巨川先生的艺术理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从中窥探出他艺术创作的某种思想资源,一种对文化的记忆性传承。
魏巨川笔下的人物创作正如其题目《梦醒之间》一样,画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感觉抑或一种记忆深处对“临界状态”的叙述。在创作过程中,他将每一位描绘对象都当做具有各自特性的个体来分别对待,但在创作时似乎又“毫不顾及”对象自身的感受。在这层意义上,他又是一位对着模特写生的“抽象派”画家。
2016年11月12日,世界传奇男高音—何塞·卡雷拉斯于深圳保利剧院举办自己音乐人生的世界告别巡演,魏巨川受保利邀请为卡雷拉斯绘制肖像,并将作品拍卖所得捐赠卡雷拉斯慈善基金会。
“在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充斥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专属自身的思想庇护之所!每个人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观看着周边的世界,魏巨川正是用自己的视角,构建起“他”及“他周围的世界”。他的艺术创作所显露的不是快速变化的生存语境,而是对这一语境的进一步反思式的追问,他的绘画不是饭后甜点,使人消遣娱乐,而犹如一本富有哲思的书,需要慢慢体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改变着我们的观看之道。”
——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教学部主任 葛玉君博士如是评。
3月19日—3月26日,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三道美术馆近距离观览魏巨川的古典写实画风,你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悟。
(责任编辑:胡莹)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