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吐纳英华——陈湘波作品展”将亮相中国美术馆

发布时间:2016-08-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摘要: “吐纳英华”展览中的这些作品依旧不打算依赖新奇的题材和夸张的形式博得眼球,它们从千百年形成的优秀传统中来,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在其中若隐若现,不矫揉也不刻意。


  原标题:吐纳英华——陈湘波作品展


陈湘波


  陈湘波,湖南衡阳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获硕士学位。现为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编辑出版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展览时间:9月3日至12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3号厅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深圳美术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独立东风(纸本设色) 33×33厘米  2016年

独立东风(纸本设色) 33×33厘米  2016年

  风递幽香(纸本设色)  直径33厘米  2014年

风递幽香(纸本设色)  直径33厘米  2014年


  承继英华 自出机杼 

       从“素心悟道”巡展开始到“吐纳英华”展览筹备,之间不过半年光景,因为记得陈湘波在巡展开始时说过,这次中国美术馆的“吐纳英华”展只展出他的工笔花鸟画部分,预期里便少了些新鲜感,认定这次展览的作品都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直到8月初的一天,陈湘波叫我到他办公室,见他抱出几摞尚未装裱的作品时,方才意识到,这批作品,我可能还未见过。在这约略60件作品中,我们要挑选出四十来件用于展览,一件件作品过手之际,不禁琢磨着,他,身兼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和深圳美术家协会主席多职,大部分时间不为自己掌控,在如此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余竟还挤时间画了这么多作品,这些作品的质量也未因他的忙碌有所含糊。

       这批作品以小幅为主,兼工带写、略施淡彩,看得出陈湘波扎实的宋院体花鸟画根基,也显示出他近些年来在逐渐形成的艺术风格。他的这种重视笔墨质量格调、强调物象诗意组合、突出设色含蓄隽永的作品,我们常常只能用“传统绘画”来表述,或许就在几年前,很多人还会认为,他的这种创作取向可能会成为他艺术生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今看来,这反倒成了他的作品乃至他个人最引人注目的一面,不追逐流行画风、不滥用跨界媒材,清清爽爽,看得越久,就越耐人寻味。

       我们处在一个很难定义艺术的时代,行业的艰辛逼迫着太多艺术家急于为自己的艺术风格注册商标,相互的角逐使他们把风格当作个人艺术成就的噱头,攀比着各自的点子和新发现。于是,这种在西方艺术风格和思潮的启发下,新鲜感十足、能够满足人们一时猎奇心理的“新题材”“新材料”风行起来,诚然,在这些模仿、借鉴和启发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艺术作品,然而,一味地强调创意,也使得很多艺术作品越来越华而不实。

       相比之下,陈湘波的作品,无论就内容还是形式来讲,在这些缤纷得有点乱目的流行艺术中越发显得卓尔不群。凭借他的艺术资源和几十年来美术馆工作的所见所闻,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艺术玩得新鲜一些、时尚一些,甚至在“素心悟道”展览筹备初期他一度要尝试一把多媒体、装置和综合材料,庆幸的是,当展览开幕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那些真正属于陈湘波本人的艺术。

       在上次“素心悟道”展览中,也有陈湘波创作的配有大量跋文的佛教题材绘画,以及都市水墨和抽象水墨作品,我们只需稍稍了解一下他创作这些作品的意图,便不难发现这些作品是他体悟笔墨媒材相互作用、扎实基本功力训练的结果。笔墨的重要性大家都会谈,也都知道,但将之作为一种自觉主动的实践,对于一位立足“传统”文脉的艺术家来讲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一种质的飞跃,而这,也将会成为陈湘波艺术风格日后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延续了上次巡展的精神,“吐纳英华”展览中的这些作品依旧不打算依赖新奇的题材和夸张的形式博得眼球,它们从千百年形成的优秀传统中来,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在其中若隐若现,不矫揉也不刻意。就如同展览主题“吐纳”自身“口呼胸中浊气,慢吸清鲜之气” 的含义那样,陈湘波选取中国绘画精华的一脉,沿着它的内在规律探索发展,一步步稳扎稳打,慢慢积累、慢慢沉淀、慢慢形成,在承继“英华”与自出机杼间造就个人艺术的张力。(陈博)


   瓶花·清雅(纸本设色)  82×63厘米   1994年

 瓶花·清雅(纸本设色)  82×63厘米   1994年

   爱莲说·二(绢本设色)  78×66厘米   2015年

 爱莲说·二(绢本设色)  78×66厘米   2015年


  名家点评

       湘波是一位具有较高理论研究素质、中国画创作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难得的综合性人才,作为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和关山月美术馆馆长,20多年来,他在美术馆的管理、重大艺术活动的策划、关山月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以及中国画创作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中国美术、特别是深圳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994年参与关山月美术馆的筹建开始,他几乎参与了关山月美术馆全部重要学术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关山月美术馆能成为国家首批九家重点美术馆之一,就体现出他难得的行政管理和学术策划能力;而近期《百年山月——陈湘波文集》的出版,可以说是他20多年从事关山月艺术研究的成果;从他30余件作品被包括中国美术馆在内的国内外20多家美术馆收藏,以及此次展出的40多件作品来看,这些作品均是他在繁重的各类美术活动主持和管理工作之余的潜心之作,我们不难看出陈湘波在中国画创新发展方面付出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成果。这些作品既传达出深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同时也有他从中国画本体方面延续并发展出的新图式和新趣味。可以说,本次展览是陈湘波同志艺术创作的阶段性总结。

       ——徐里(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在精神内涵上强调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因此,工笔画实质是“笔工而意写”,是在能动地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是天人合一的形象的诗歌、视觉的音乐、心灵的篇章。

       在我的印象中,湘波性格平和谦厚,重情意、轻名利。他的工笔花鸟作品继承宋代院体绘画,并博采众长,特别是吸收了当代湖南和岭南工笔画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个人的艺术特色。其画风严谨工丽,颇尽精微;重色彩神韵,以形写神;生活气息浓郁,雅俗共赏。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油滑和甜俗,没有市井和江湖,他的构图、勾线、渲染等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严谨的态度,他的情趣、意境、风格的每一个方面都反映出内在的修养。他在工整的画面中去除了“描摹”的痕迹,在严谨的风格中透露出“写意”的趣味,于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整体潮流中独树一帜。

       ——冯大中(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

       与湘波是多年的朋友。看着他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成为今天业内资深的美术馆馆长,可以见证他的发展历程,为他而高兴。

       做美术馆的工作不太容易,但如果是一般也很容易,如果是精深确实很难,只有经历过,才能知道它的不易。中国的美术馆其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馆。和西方的美术馆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美术馆馆长很多是艺术家出身,是画家出身,因此,作为画家出身的美术馆馆长对于艺术的把握无疑比不是画家、艺术家出身的馆长要准确、深刻。但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就是他们始终有解不开的绘画情结,总是希望能挤出一些时间来画画,放不下,初心难改。湘波从广州美院研究生毕业以后就参与筹建关山月美术馆,从开馆到现在,他从研究关山月先生的艺术开始,进入到离开学校之后的一条特别的艺术道路。这条道路可能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然而,我认为一位艺术家能从研究入手,研究一位像关山月先生这样的成功艺术家的成长道路,以及在艺术造诣方面的种种内在关联,由此而开启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是一种特别的方式。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出水风荷带露香(绢本成扇)  2016年

  出水风荷带露香(绢本成扇)  2016年

   荷·秋(纸本设色)  63×63厘米   1998年

 荷·秋(纸本设色)  63×63厘米   1998年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