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呈现自然艺术

发布时间:2016-10-13 来源:收藏快报

摘要: 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出了一组与自然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特展依主题规划为五个单元:“自然的启示”、“实景的描绘”、“以季节为题材”、“想像的世界”和“人与自然”。

       原标题:万法自然:台北故宫展现文物里的“春夏秋冬”


       华夏艺术中所表现的自然观丰富且多样,最早由对天地的观察与自然的描绘开始,在认知过程中与万物不断地互动协调,衍生出各种观点与想像,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样貌,成为中华文化中相当独特的一环。为此,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出了一组与自然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特展依主题规划为五个单元:“自然的启示”、“实景的描绘”、“以季节为题材”、“想像的世界”和“人与自然”。


       本次展览推出了不少平时难得一见的佳作,现为广大读者撷取部分:


       明仇英《伏羲氏》


       明仇英《伏羲氏》


       明仇英《伏羲氏》


       仇英(约1494—1552),江苏太仓人,字实父,号十洲。初曾为漆工,后从周臣学,画兼擅多能,为明四大家之一。

本幅选自《画帝王道统万年图》册,下笔极为精熟,赋色采青绿重彩,风格细腻而瑰丽。画中伏羲氏盘坐于滨水平坡间,地面绘有八卦图形。伏羲为传说中的人类祖先,除了教导先民渔猎畜牧,并创立八卦之说,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象征天地和自然现象的运行。后世据此衍申为《易经》的基本概念,让天文地理与哲学思想的内涵益臻丰富。 


       宋马麟《秉烛夜游图》


宋马麟《秉烛夜游图》


宋马麟《秉烛夜游图》


       马麟,马远之子,南宋宁宗、理宗朝的画院画家。此幅画白衣文士踞坐于小阁圈椅上,望向庭中受月光及烛光映照的海棠花树。此图可能是描写苏轼《海棠》诗意:“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画中六角重檐攒尖亭阁交代清楚细腻,两侧则有游廊伸展,应是参照杭州宫苑的景致。 


       清雍正珐琅彩瓷虎丘山水图碗

清雍正珐琅彩瓷虎丘山水图碗

  清雍正珐琅彩瓷虎丘山水图碗


       瓷碗器表一面彩画山水风景,纹样细致讲究。另一面墨书题写两句诗。诗前有红料“寿如”印,句末为“德高”和“志远”两印。碗内无纹,底有“雍正年制”蓝料款。透过诗文中的“剑池”一词,可知其装饰纹样为苏州虎丘山水,据此也可进一步推知画中佛塔当为云岩寺塔。虎丘山水自汉朝以来,即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民间口耳相传的历史,亦能与印文互为呼应,传达出雍正皇帝企求德寿与天齐的想法。传世一对,道光十五年(1835)乾清宫陈设档案有著录过。 


       清高宗弘历书御笔诗经图


清高宗弘历书御笔诗经图


清高宗弘历书御笔诗经图


       《御笔诗经图》,全名《御笔诗经全图书画合璧》,为乾隆皇帝以真、草、篆、隶四体书写《诗经》三百十一篇;复命宫廷画师临摹南宋画家马和之《诗经图》,辅以水墨配图,在笔墨挥毫间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西周至春秋中叶的民间及宗庙祭祀诗歌。诗中借由花卉、动植物、节气等自然景象,细诉男女情感、人生哲理的纯粹质朴,孔子誉其“思无邪”。其诗可谓蕴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准则。 


       清前期三松款雕竹荷叶式水盛

       清前期三松款雕竹荷叶式水盛

       清前期三松款雕竹荷叶式水盛


       取竹根雕一卷掩荷叶为水盛,叶缘卷曲有虫蚀,上有小蟹栖息;旁有一朵盛开过的荷花,花茎叶柄转绕于器底,荷叶外壁有行书“三松制”刻款,即朱三松,为明末竹雕世家“嘉定三朱”之翘楚。此件雕工精湛,从叶脉纹理到花瓣莲蓬无一不细节考究,更展现“舒卷开合任天真”情态,显示对花叶生态的入里观察,雕出“此花此叶长相映,翠減红衰愁煞人”的诗意,宛若夏日荷塘之一隅,微风徐来的片刻。 


       清乾隆碧玉鳌鱼花插

       清乾隆碧玉鳌鱼花插

       清乾隆碧玉鳌鱼花插


       如此件碧玉质花插,是引用鱼洄游黄河龙门天险,奋力跳跃的自然现象,借此祝福寒窗苦读的士人,考试中第,由一介平民跃升成为官吏,犹如从鱼成龙。其中,小鱼头部尚未见任何变化,犹在下游随波沉浮;大鱼则已长出双角,开始化身为龙。


(责任编辑:晓兰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