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广西画院的“创作年度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6-12-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许钦松

摘要: 12月6日,“广东画院创作年度展(2016)”和“第六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同时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前者系广东画院的重要学术活动,共展出许钦松、林永康、冯少协、李东伟、黄国武、孙洪敏、黄唯理、宣新明、周正...

       原标题:广东画院的性格


  女孩日记之一(油画) 100×120厘米  2016年 孙洪敏


    女孩日记之一(油画) 100×120厘米  2016年 孙洪敏


       12月6日,“广东画院创作年度展(2016)”和“第六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同时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前者系广东画院的重要学术活动,共展出许钦松、林永康、冯少协、李东伟、黄国武、孙洪敏、黄唯理、宣新明、周正良等61位艺术家的作品。后者的学术主题为“视觉生产——艺术劳作见证时代变迁”,邀请了广东省5位著名艺术家、批评家担任提名人,各推荐两位广东青年艺术家参展。作品从各个维度表达对现时生产关系的诉求和未来生产关系的构想,探讨人作为生产关系中的一个个体,对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意义。


       “创作年度展”是广东画院在新时期举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自2005年起,每年一度的创作年度展从未间断,通过展现在职画家、签约画家以及青年画院画家——这三大学术队伍的年度新作为切入点,鞭策其不断提高、完善、成熟艺术技巧语言,以每位画家的艺术沿革来启发、思索我们前行的路向。通过10余年的学术锻造,令我们有了更为坚定的学术方向、更为系统的学术方法以及更为深刻的学术思考;通过这些年的点点艺术足印、滴滴艺术积累,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艺术本源、不断总结艺术得失以及强化打造艺术形象。


       回顾这些年的年度展作品,或许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路径规律。根植于学养的学术智慧与敢于自我否定、不懈追求的革新勇气是广东画院之所以成为学界标杆的性格使然和成就必然。画家们即便沿用固有的成熟语言来表现,也是做出了各种努力来转换其时代表现力,增加其当代的新感知。因为,在当下新的语境和时代中,接续历史气魄和文化传统的志向,志存高远,同时吸收不同的文化学养,广纳不同的文化成果,再辅以非同寻常的文化活力和创造力,最后达至每位画家既具文化审美共性又富个性价值的终极目标,恰恰是今天我们在艺术发展上最为需要的。


       一直以来,广东画院围绕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的办院宗旨,从艺术、生活、社会责任等方面要求画家积极创作。画家们一方面立足专业学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不断推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唱响主旋律,表现“真善美”。近年来,随着肩负起全省扶贫“双到”工作任务的开展,广东画院已经把以考察形式的采风写生与开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系列活动,作为本时期日常创作和工作任务的重点,并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此次展览所呈现的时风新貌,正是画家们切实执行“下基层”等“文化惠民、艺术惠民”系列举措以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后所思所得的成果展现。


       有了这样的抱负和胸襟,再来看本次展览的作品,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作为研究者,都能充分地收获欣慰和喜悦。的确,艺术家必须植根生活、植根人民,才能体现价值,才能成为一种社会的推动力量。同时,艺术家必须要通过作品与观众进行沟通,这也是让社会认识艺术家、理解艺术的过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所以,注重培养艺术家关注民族、民生,把握时代脉搏的艺术意识以及对社会、对生活深刻理解的艺术思想,也是广东画院这些年来学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期待社会各界能为创作年度展提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为这个创作群体打开更为广阔的创作思路,提升更具高度的艺术境界,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推动画院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责任编辑:晓兰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