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中国画双年展 写意苏州风土人情

发布时间:2016-12-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摘要: 苏州之于许多文人墨客,都是一处难过的“情关”,或诗词吟唱,或笔下生辉,都说不尽苏州的隽永。11月16日至29日,古街小巷、苏式园林、太湖渔港……粉墙黛瓦的苏城里迎来了一批批参加首届“写意·苏州”中国画双年展采...

       原标题:寻找心中的写意苏州


       三生花草梦苏州。苏州之于许多文人墨客,都是一处难过的“情关”,或诗词吟唱,或笔下生辉,都说不尽苏州的隽永。11月16日至29日,古街小巷、苏式园林、太湖渔港……粉墙黛瓦的苏城里迎来了一批批参加首届“写意·苏州”中国画双年展采风写生活动的画家,他们用笔墨画下了苏州的各种表情,从怡园到国画院,从沧浪亭到网师园,从狮子林到太湖边,每个人都在寻找心中的“写意苏州”、写意人生。


       据苏州国画院院长刘佳介绍,首届“写意·苏州(人物篇)——中国画双年展”将于12月20日在苏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双年展包括“全国名家大师邀请作品”和“优秀评选作品”两部分,同时还邀请了诸多名家大师亲临苏州进行交流写生。“请写生团来苏州交流,是希望更多的画家来了解苏州,表现苏州的风土人情,以使双年展能更多地出现表现苏州题材的作品。”刘佳说,苏州的园林、水乡、太湖风光……在大美术上讲是小众题材,全国的画家尤其是北方画家涉猎较少,希望通过双年展的活动邀请更多的外地画家来苏州采风,用他们的表现手法描绘、表现苏州,感受苏州在当代的变化。据了解,此次双年展后,主办方还将逐渐推出山水篇、花鸟篇等,以让全国更多的画家参与其中。


       首届“写意·苏州”中国画双年展采风写生活动共邀请了两批写生团,第一批由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带队,第二批由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大型活动部主任李伟带队,采风写生的地点包括苏州特色古街平江路、怡园、苏州国画院、沧浪亭、网师园、太湖渔港写生基地和狮子林等,每一处都蕴含着说不完的故事。在写生的几天里,苏州的气温较低,不时还下着小雨,但是艺术家们的热情却很高,每天早早就来到写生地点,下午很晚还不肯收工。不少北方来的画家都是第一次对景写生苏州园林,在充满新鲜感的同时,园林题材对他们也是一种新的探索。


       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苏州是一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城市


       到苏州后感受深刻,虽然自己画了很多北方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但这次来到苏州,感受到了水乡街市的生活气息,让自己有了回归历史的感觉。苏州是一座自宋元明清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名城。不仅人才辈出,而且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涌现了许多书画名家。来到苏州,我们就感受到这样的文化气息,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比如传统的街巷保留着原有的传统特色,让人有回归历史的感觉。参加此次写生活动的都是国画家,他们用传统中国画的手法来表现这样有传统文化的城市具有特殊意义。


       李伟(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大型活动部主任):


       苏州,如想象般诗意


       李伟一直生活在北方,这是第二次来苏州,两次都在怡园驻足。他对苏州最初的印象来自书籍、电视,都是秀美柔和的江南景色,到了苏州果然如想象般湿润、充满诗意。他说南方园林有其唯一性、特点突出,每一处都很精巧,制作得像一幅画,当走进去又是另一番景色,“景套景”的设置相当有意思。他们都想尝试苏州园林这种和北方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李伟表示南北方的不同景致在画法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画画最根本画的是内在关系和画家对景物的感受。李伟认为,画画就是画家想画画。素描在他看来有作用但不是必要的,这类似古人的临摹,素描和中国画是观察方法不同,素描讲透视关系,中国画则是用深远、高远、平远来表达透视关系,不论用什么方法来造型,最终表达出自己的胸襟才是最重要的。他表示,艺术要接地气、艺术家要贴近生活,全国名家汇聚于此,致敬传统、写意苏州,没有比这更好、更有意义的方式了。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园林是文人墨客心中的精神家园


       陈辉来过苏州三四次,却极少画过园林。在他心中,苏州园林的意象是委婉、幽静,园林的假山石、长廊、碑刻乃至整体的建筑都能完美地融为一体,构建的不仅是美景,更是文人墨客心中的精神家园。身处其中,自然有舒朗的心境,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感悟投射到作品上,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强烈感染力。在陈辉看来,苏州园林的构造润泽细腻,怡园的景致是含蓄的,每个角落都不一样,这里的景色,当慢慢品、慢慢观察的时候,总能发现其中耐人寻味的地方。画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作画的选取对象,首要条件是感动,这样画家才能用激情的笔法画出激情的意象,从而感动观众。在表现不同物象的处理方法上,每个人都不一样,可能擅长写意、工笔或兼工带写,选择的应是自己得心应手、能够驾控的方式。


       李冬(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园林表达的是一种文脉精神


       一直生活在北方的李冬对南方园林始终着迷。李冬说,一是他的绘画题材涉及中国古建筑,而中国古建筑,最有代表性的,第一是园林,第二是四合院。园林又是最为典型的,换步成景,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园林当中有四季,人和自然充分地交织在一起,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理念,也就决定了这样一种文化的理解。所以这次来画园林又有更深的感悟。”李冬认为,中国园林这种题材可以深入地去表现,因为它是一种沧桑、一种历史,诠释的是中国人的一种文脉精神。用这种形式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是现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化者,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每个画家在写生中,都会根据自己的技法取景切入。李冬在画园林的时候则包罗万象,眼前的景、背后的景、左边的景、右边的景,他都会入画,不是照景写景。“苏州的古镇非常之美,有很多需要表现的元素,是中国园林一个特别重要的表现题材。当下的画家,用时代的笔墨去描绘一个历史的遗迹,格外有意义。在如今喧嚣、浮躁的环境当中,能够凝神静气地关注这些,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事情。所以组织这样一次写生,非常重要。”李冬说。


       桂行创(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从《浮生六记》中找苏州


       大山大河与婉约小景总有着不同的表达,桂行创表示,河南有很多山脉,太行山、伏牛山都很雄奇厚重,完全不同于南方风景的灵秀,因此南北两地的审美取向、画中表现的笔墨语言都是有差别的。这次写生是他第一次画园林,和以往的真山真水不同,园林的人文景观更多一些,因此他一直在思考和尝试选用元四家之一王蒙的笔法来与自己的画作相结合,努力使之融合。桂行创对苏州的印象,可以用“神魂颠倒”来形容,原因却是一本《浮生六记》。他说,他看了《浮生六记》,对沈复、芸娘的生活方式乃至书中提到的各个地方都痴迷不已,沧浪亭、醋库巷、万年桥……苏州的街巷皆在他口中、心中。桂行创认为,当下那些蓬勃发展的文化现象皆有根可寻,“写意·苏州”就是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李文绚(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园林写生让画家更理解中国山水画


       对生活在厦门的艺术家李文绚而言,苏州好像成了“北方”。他觉得与苏州很近,在他眼中,苏州的环境和人文地理相当特别,如明四家是苏州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苏州园林则是江浙的审美典型。他在闽南、中原、北方都有不同感受,而苏州却是集地域、文化、风情、季节等为一体的,湿润的水乡四季分明,属于五行中清秀偏阴的典型。不像福建一带,因为靠近岭南,气候较热、文化比较浓烈。李文绚说,苏州园林是审美和人文价值的结合,也是五行文化的精华所在。山水画和园林的理论体系是一致的,好比园林中白墙下总有碎石,其间疏密的排布、空白的处理都和中国画相通。同样,中国画的“方寸之间见天地”就运用在园林中,像是对走廊的处理,一条并不长的走廊,通过起承转合、隐匿、疏密的方法,可以做到一步一景,使其气息绵长,每一个开合都让园子看起来更大,这便是山水画中多种元素的体现。因此,他表示苏州园林的写生可以让他们更理解中国山水画的观念,也更纯熟地掌握绘画方法。


写生采风活动合影


写生采风活动合影


  平江路(国画)  刘大为


    平江路(国画)  刘大为


沧浪亭(国画)  李伟


沧浪亭(国画)  李伟


怡园(国画)  满维起


怡园(国画)  满维起


  园林一角(国画)  蔡智


   园林一角(国画)  蔡智


  艺圃(国画)  王剑武


   艺圃(国画)  王剑武


(责任编辑:晓兰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