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5日凌晨,运送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的万吨货轮,在驶离新加坡后,于斯里兰卡科伦坡附近海域起火。科伦坡方面一度无法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印度军方随即派出两艘军舰参与救援,斯里兰卡方面也派出两艘快速攻击船...
原标题:突发|朱炳仁作品在印度洋突遭大火,“宋画迷宫”运赴威尼斯双年展途中生死成迷
2017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即将在5月11日开幕,遭遇百年不遇的突发事件!
今年初,当代熔铜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传承人朱炳仁等18位中国艺术家受邀参展。
在作品海运途中,一个不幸的消息突然传来。4月5日凌晨,运送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的万吨货轮,在驶离新加坡后,于斯里兰卡科伦坡附近海域起火。科伦坡方面一度无法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印度军方随即派出两艘军舰参与救援,斯里兰卡方面也派出两艘快速攻击船前往救助。目前大火已被扑灭,船员没有伤亡,船体没有损坏,尚未丧失航行能力。但货轮仍抛锚在科伦坡附近,起火的原因还在调查中。
中国18位艺术家作品同蒙火难,大展开幕在即,心急如焚。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们大家深感震惊!到目前为止,朱炳仁等18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茫茫大洋上生死未卜。据悉,着火的MSC Daniela号远洋货轮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先进的货轮,共装载17000多个集装箱,前部着火区域的集装箱已被烧毁。虽然朱炳仁参展艺术品《宋画迷宫》位于中部区域,对作品的安全我们抱有较大的期望,但也不能排除作品受损的可能性。
《宋画迷宫》是朱炳仁最新铜装置力作,他以宋画为题材,是历史上数量最多的铜画群,计58幅铜画组成的一“迷宫”形态的装置艺术。从制作西泠山水铜印开始,朱炳仁便开始酝酿《宋画迷宫》,从构思到成型,他前后花了6个月的时间完成这件铜艺巨作。并在1月北京太庙的“文明的回响”系列第二部“中华匠作”艺术展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等参观展览的领导及艺术家对朱炳仁的作品《宋画迷宫》给予高度评价,赞其“匠心独运”弘扬“工匠精神”。
其实,这已不是朱炳仁第一次遇到的烈火的“考验”了。
早在11年前,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出了一个铜雕艺术的新流派,让“朱府铜艺”浴火重生。2006年5月,朱炳仁为常州天宁寺建造宝塔,在竣工的最后关头,一场大火烧了起来。塔的屋檐被烧毁,而高温熔炼形成的铜结晶体千姿百态。眼光独到的朱炳仁发现了熔铜之美,发现了一个新的艺术语言。这就是“熔铜艺术”、“熔现实主义”。这种写实又写意的新技法,成就朱炳仁独特的美学风格,颠覆了世界对铜雕艺术的认识。
《宋画迷宫》,采用的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熔铜技法,以铜水化为墨,寻山问水,向观众展示了铜在自由流畅中形成的不可复制的山水表现,来呈现宋时期遗留下来的精致遗产和美学意境。火,让朱炳仁的艺术灵感熊熊燃起,这种传统遗产与当代艺术相融的创造,让铜在他的手中融化、揉捏、锻造。他满怀着炽热的激情,用粗厚有力的笔法,想让每一个观者的心灵与之震颤,与之燃烧。
如今,朱炳仁又一次面对在烈火中的“考验”,参展作品“生死”存迷。据参展组委会的介绍的决定,此次威尼斯双年展如期举行,朱炳仁也将按计划远赴威尼斯出席5月11日的开幕式。由于突发灾难造成作品延期到达威尼斯,主办方会将所有参展作品以投影、沙盘及图片的形式展示。
《宋画迷宫》若没有损毁,我们将继续运抵威尼斯,并重新规划展览空间布局,重新布展,再次隆重开幕。但若有损毁,朱炳仁决定将重做《宋画迷宫》,努力确保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出中国当代的铜艺术。正如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万岁”这个主题,体现出艺术家在当代艺术框架下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
面临烈火的无情,运输途中一波三折,心爱作品有可能焚毁,朱炳仁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倔强、坚强和不屈的“熔铜”精神。
虽然稍有挫折,但中国文化艺术一定要坚定地“走出去”,让我们期待这次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凤凰涅槃,烈火重生,再现威尼斯!
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人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
(责任编辑:晓兰)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