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至2017年,北京画院已在风雨中走过六十寒暑,为传承中华文脉思行不怠。5月14日,北京画院美术馆集全馆之力,为观众呈现“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艺术展。
原标题:薪火相传 漫道寻真——北京画院六十年艺术展举办
墨竹喜鹊(国画) 1954年 于非闇
万山红遍(国画) 1964年 李可染
至2017年,北京画院已在风雨中走过六十寒暑,为传承中华文脉思行不怠。5月14日,北京画院美术馆集全馆之力,为观众呈现“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艺术展。参展的200余件作品甄选自北京画院7000余件藏品中,从宋元至当代,横跨千年。此外,展览还以文献的形式,梳理了60年来北京画院在创作、研究、教学、展示等多方面的成果。追溯过往,放眼未来。当天,北京画院创作楼画库改建工程奠基仪式同时启动,落成后的新楼将具备创作、收藏、教学、国际交流等多方位的实用空间,为北京画院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以文献呈现60年的雄厚文基
1957年5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明确了“创作、研究、教学”为画院的三大任务。从此,北京画院坚持厚德修身、笃行致远,在坚守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的道路上扎实迈进,成果丰硕。建院之初,京城画坛巨擘云集一时,传灯井然,留下翰墨无数。继往开来,后续的招贤纳士不为学历所囿,以海纳百川之容,创群芳争艳之景;学术团队安于寂寞之道,深耕学问,研究成果体系化、深度化,并直指艺术创作所存问题,引鉴当下;教学机制注重因材施教、师徒相授,薪火传递,培养后学无数;展览策划往往以小见大,静中取境,妙中求格,漫道寻真。
60年的雄厚文基和新时代的静思远行浓缩于文献之中。“创作篇”以《东风吹遍百花开》这件画家自发组织合作的巨幅绘画为引导,展现了在画院成立之初艺术家们的欢喜,既有时代氛围,又把画家的心情展露无疑。“研究篇”以书墙呈现学术硕果,从1957年创刊的《中国画》,到后来的“齐白石艺术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研究”“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丛书……120余本书籍期刊记录了画院漫步研究领域时留下的足迹,也舒展开一部北京画院的学术发展史。“展览篇”以历年展览的请柬、导览册、图片交织成一张网,从中可洞悉其研究和策划之法:从齐白石艺术辐射至20世纪中国美术乃至世界美术,追溯古代书画,启发当今艺坛。“教育篇”根据中国传统绘画传承的特点,特别展出北京画院画家马晋为第一届研修班授课时绘制的课徒稿,以及当时的研修班学生,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史学者薛永年对这件课徒稿的临本。既重现了昔日授课的情景,也展示出画院在教学领域的成就。
一甲子岁月悠悠。如何与观众共享这些珍贵的往昔?为了改变单一文献形式的枯燥,此次展览特别融入多媒体环幕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可读性与体验性,赋予文献更生动、多彩的展示意味。
典藏积淀 佳中择优
此次庆典之际,展览从画院60年典藏积淀中精选出书画、篆刻、古籍等200余件。这其中既有金城、陈师曾、于非闇、陈半丁等一批“京派”名家之作,又有“海派”巨擘任伯年、吴昌硕之精笔妙墨。既有傅抱石、宋文治等“新金陵画派”的艺术创新,又有“渡海三家”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的满纸古意。更为难得的是,展览第一次系统展出了北京画院收藏的古代作品,宋人《松下抚琴图》、龚贤《云山林屋图》、费丹旭《仕女》、华喦《花鸟》,让观众得以出入古人意境,静品古法妙意。此外,展品还涵盖了北京画院不同时期的经典创作,并强调对已故画家的呈现。
作为全世界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机构,北京画院常设齐白石陈列展并分主题推出。在研究整理时发现,1979年为反映齐白石的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一套《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16枚,采用齐白石原画设计而成。而入选这套邮票的其中9件作品就收藏于北京画院。为此,展览特别推出了画作与邮票并置展出的环节,为观众赏析白石老人的艺术成就增添了几许趣味。
近年来,北京画院的重要收藏与捐赠成果喜人,2007年,收藏《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原稿934幅;2009年,托管李可染书画、水彩、速写作品200余件;2015年,接受周思聪、卢沉家属捐赠的《矿工图》组画及草图53件。2017年,再次接受捐赠的卢沉作品21件……从收藏走向研究再到展览,北京画院的服务与专业得到了广大艺术家及其家属的认可,纷纷表达了捐赠意愿。展览为此专辟空间给予呈现,让人们不忘那些感人的义举。其中在李可染艺术专区,两幅《万山红遍》首次一同展出,实属难得。
系列活动辐射各地
为了庆祝北京画院六十华诞,多种形式的艺术展览与活动还将在各地展开。5月25日,“出居声响——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这是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专题首次赴南京展出,参展的60余幅草虫作品锋毫毕现、栩栩如生,讲述了齐白石对自然生灵的关爱,以及老人从微观入宏观的哲学境界,为南京观众献上一道艺术盛宴。6月中旬,由北京画院在职画家新作组成的展览将在昆明、桂林等地拉开帷幕,不仅展示画院的创作实力,还有立足公益参与社会活动的奉献,有助于拉近南北方观众的情谊,丰富各地的城市文化建设。
与此同时,院庆期间北京画院将组织异彩纷呈的公教活动。不仅邀请专家、学者从北京画院的历史、研究、展览和收藏出发,多角度解读北京画院60年的发展历程,而且根据公众需求,策划体验型的公教项目。让观众走进画院、走近展览,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共赏中国艺术经典,最终推动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画精品产生。
(责任编辑:晓兰)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