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说起壁画,大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敦煌壁画,但是,近年来,北京法海寺里的壁画犹如一朵尘封已久的玫瑰,华美绽放,凭借着罕见的创作工艺和鲜明的明代绘画特色,与敦煌壁画竞相媲美。
张雄艺术网讯 说起壁画,大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敦煌壁画,那里有中国历代壁画,多达5万平方米。毫无疑问,敦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丰富的壁画宝库。但是,近年来,北京法海寺里的壁画犹如一朵尘封已久的玫瑰,华美绽放,凭借着罕见的创作工艺和鲜明的明代绘画特色,与敦煌壁画竞相媲美。
一个太监、一场梦创造的艺术奇迹
法海寺院
明朝正统四年,大太监李童做了个,梦里有仙人为他指了一块风水宝地,李童在京西翠微山的南麓,找到了他梦中的宝地,于是他在这里建了一座寺庙,并由明英宗亲提:法海禅寺。
为了建寺庙,李童拿出全部资财,并动员善众、僧侣一起发力建设,还找来当时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宫廷画师们,这画师来自南方宁波一带,他们秉承了宋朝以来的“院体画风”,把他们卓越的艺术天赋奉献给了这座寺院的壁画绘制。历时四年,终于将寺院建成一间比较标准的“伽蓝七堂式”汉地寺院,占地20000平米,包括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直至今天,这个规模基本保持不变。
法海寺壁画
《中国壁画史纲要》中说到明代的寺观壁画,首举就是宫廷画师所画的法海寺壁画:“线条流畅,色彩浓丽,天衣飘动,漫笔生辉,诸如梵天肃穆,天王威武,金刚刚毅,天女妩媚,鬼子母慈祥,儿童天真,都真切生动……”。一位普通的明朝太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创造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的奇迹。
历经几百年 犹如沙里藏金 无人得识
图中的洞钉子的痕迹
被钉子损坏的壁画
法海寺作为寺院的辉煌基本至明朝灭亡便戛然终止。清朝期间只是作为普通的民间寺院维持着自我生存。到了民国期间,这里已经非常破败,僧人也逐渐离开。1930年代以后,由当时的电力公司占据庙产。而共产党的军队进入北京时,石景山是入城路径,法海寺便有军队驻扎。有战士为晾晒衣服便在大雄宝殿墙壁上钉钉子。钉子落在北墙西部,正是《帝释梵天图》上,小战士也真会找地方,其中一颗钉子正钉在帝释天的脸上。历经几百年,法海寺早已辉煌不再,其壁画也如沙里藏金,无人得识。甚至到新中国成立,这座瑰宝都未曾被发掘。直至1956年,郭沫若来到了法华寺,这位著名的文物专家意外发现了寺内的壁画,并看出其价值。他认为,法海寺壁画是与敦煌石窟、芮城永乐宫壁画一样宝贵的艺术珍品,应该妥善保护。郭沫若回到单位后,很快就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保护法海寺壁画的意见,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57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法海寺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一支古建队进驻法海寺,对法海寺壁画的大殿进行修缮,并安装了避雷设备。
文革险被毁,幸得老校工拼命保护
法海寺壁画面临的最大劫难还是在“文革”中,如果没有“拼将性命护丹青”的老校工吴效鲁,也许今天我们将无缘再见这些瑰宝。
1966年6月,“文革”开始,九中的“红卫兵”们打着“破四旧”的旗号,要上山“造反”。老校工吴效鲁闻讯后,连忙给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打电话告急,要他们赶紧派人来保护壁画。文物管理处那时候正处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境地,派来的人只能把吴效鲁悄悄叫到法海寺大门外,叮嘱了吴效鲁几句就回城了,于是保护法海寺壁画的千斤重担就落在了这位老人的身上。为了保护五百多年来的珍贵文物,他凭借着敏捷的思维和与这些“红卫兵”们平时良好的关系,双方达成了协议,毁塑像,而留壁画,否则他将以死相拼。最终,“红卫兵”被吴效鲁拼命的架势吓倒,真就砸了塑像后,没敢毁壁画。五百年的壁画在老校工拼命保护下,免遭横祸。1988年1月,法海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北京,就不能不到法海寺
法海寺壁画
法海寺壁画分布在大殿的扇面墙,东西山墙和后山墙壁,共十舖,面积236.7平方米,所绘内容是佛众菩萨、二十诸天、飞天仙女、动物花卉和山水祥云等。壁画是由当时的宫廷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林等15人所绘。
帝释梵天图(东)
《文殊菩萨》旁的信士十分秀气
水月观音头部
华美的服饰
轻巧细腻的鸟儿
法海寺壁画中的花卉
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人,既有男女老幼,又有佛神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的人物、神怪、禽兽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庄严肃穆、或清新明静的佛国仙境画面。所绘帝王器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于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也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牟尼的无限诚心。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着格式发鬓,带着格式首饰、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的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图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通过工画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征上,使人易于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饰、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的关系上,又可鲜明准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佛会图中的天女:体态娇娜,貌似少女,双手托花盘,依飘带在白云中飞舞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导王定理老先生研究发现,法海寺壁画“竟然没有一处废笔”。工笔重彩画大家潘杰兹先生曾说:“予平生所见古壁画甚多,尝言细密当推法海第一”。法海寺壁画笔法的细腻超乎了想象,难怪有人发出感叹:“到了北京,就不能不到法海寺。”
借新科技 老壁画将不断“走出去”
从2001年起,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政府投资两千多万元修缮法海寺,历经7年,法海寺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基本恢复了古寺明代初建时的建筑格局。整座寺庙分四进院落,全部对外开放,游客参观面积由修缮前的六千平方米增加到一万多平方米。
“重张”的法海寺推出自己的历史文化展,介绍古寺的过去和今天。“全国著名寺庙石窟壁画精品展览”也推出,游客在欣赏十多个地区寺庙石窟“壁画”的同时,更能领略到法海寺宫廷壁画的精美。
放大镜背后闪烁着的狐狸耳朵中的毛细血管
手电光下的图像
尽管法海寺壁画的文化、艺术、历史价值有目共睹,但能一睹真容已属不易,要想细究其中的门道,则是更难。为此,石景山区从去年8月8日起,对法海寺内珍藏的明代壁画进行三维矩阵图像采集,力图通过目前最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完整展现法海寺壁画全貌。三维矩阵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清晰度高,有效像素可以达到8000万像素以上,图像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放大数倍而不失真。以前,受制于壁画无法移动,交流展示根本无从谈起。未来,只需打开一台投影设备,法海寺壁画便可在任何地方立体地还原在参观者眼前。据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所长庞献辉庞献辉介绍,这次是对大雄宝殿内部进行360度全景采集,未来人们能看的将不止是壁画本身,还包括殿内的空间布局,建筑纹饰等都可以实现真实还原,其效果媲美参观法海寺壁画真迹。借助科技的力量,法海寺壁画将不断“走出去”。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借助科技的力量
很美
祝贺